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他山之石 > 正文

马凤芝-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的任务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4-04-03 作者:马凤芝 审核人: 来源: 《社会工作》2023年第6期 点击:

摘要

党的二十大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成为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大任务。但是,社会工作当前还存在理论落后实践、原创知识不足、本土理论体系匮乏等问题。为此,中国社会工作团队建设的方向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一方面立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方面不断吸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有益实践经验,既要立足中国实际,挖掘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又要对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还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真正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面对时代重任,中国社会工作界需要团结协作,助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团队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专业力量。


 

引文格式:马凤芝.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的任务与挑战[J].社会工作,2023(06):1-4+97.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提出新时代和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提出要“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2022)。2023年3月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设立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信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管理等工作。在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社会工作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应该如何推进和发展是个需要社会工作界全体同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笔者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思考历史赋予中国社会工作的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系统推进社会工作的团队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实践提供学科支撑。关于如何进行社会工作团队建设,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202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也为新阶段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指明了具体的任务和方向,对中国社会工作实践发展和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6)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社会工作在中国历经30多年发展,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教育规模、服务机构数量和人才队伍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服务体系和实践上都呈现出在学习借鉴西方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开展服务,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也有了不同于西方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和服务实践。我们在社会工作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称,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理论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实践、本土原创知识匮乏,不能为中国所进行和正在进行的丰富的、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和学理、学科支撑,没有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实践的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6)所说“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2016)。这“三大体系”的建构是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大任务。


建设社会工作的三大体系,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体现三性: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马凤芝,2022)。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年 4月 25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提升原创能力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学科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习近平,2022)。因此,构建中国社会工作的自主知识体系,应该基于对中国社会基本特征的深刻认识,将中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几千年优秀文化和思想传统底蕴和当前鲜活的实践纳入其中,也就是要立足中国实际,从国情出发,发掘本土资源,形成概念和理论体系。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的基底,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形成的土壤。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核心基础和核心观念。这是中国社会工作的立足点。


第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在解决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过程中的鲜活实践,极具中国特色,理论和方法体系要将其总结和纳入。


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经验,群众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其中最重要和典型的代表。中国社会工作要对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度发掘,充分把握其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特点,将其发扬光大,让社会工作成为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送党和国家温暖、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就是要在新发展阶段加强党对社会领域的领导,以党的群众工作的方针,广泛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同时,回应现代化过程中的新需要和新问题,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即采用系统科学的社会工作服务,来传承发扬党的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以深入细致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这是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致力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为人民服务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社会工作区别于西方社会工作的根本点。这样的社会工作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对筑牢党的执政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发展社会工作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对政府和公共组织工作效能的要求,提升组织社会生活的能力,以服务实现治理,以科学、专业化的技术和服务方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是需要对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实践进行梳理,将包括枫桥经验在内的基层治理中的人民民主、民主参与和人民调解制度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创造性地丰富和完善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方法,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建设和治理效能。同时,还要系统总结发掘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中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资源。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团队建设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6)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要求,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社会工作的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丰富中国理论。这要求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问题意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社会工作学科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决学科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植根中国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科学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需要主动适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社会的兴起,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工作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加强社会工作与新技术的结合。


历史赋予了社会工作时代的任务和责任。社会工作教育、实务和研究各界作为社会工作的共同体要紧密加强团结协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提高社会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要研究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工作实践发展的鲜活经验,为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的社会工作学科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略。